批評孩子也要講究方法
很多的孩子在受到父母的羞辱之后,會產生更深的負罪感和心理上的自我貶低,變得自卑、敏感,喪失努力進取的信心。被父母當眾羞辱之后,有些性格倔強的孩子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對抗情緒和叛逆心理。這樣,孩子會在歧路上愈走愈遠,與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不爭氣,做錯事,當眾揭他的短,讓他覺得羞恥,可以刺激一下他,促使他為挽回自尊而下決心改正。心航線冬令營總結:其實這種觀點是極端錯誤的。父母這樣做是在拿子女的痛苦來發(fā)泄私憤,是不健康的表現。這些父母內心深處在怨恨孩子的不成器,同時也怨恨自己教育失敗。他們以一種扭曲的方式來消解這種怨恨——嘲弄孩子的過失,以免別人說自己教子無方。實際上,這樣做非但談不上有什么教育作用,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批評孩子要注意時間和場合
父母盡量不要在清晨、吃飯時、睡覺前批評孩子。在清晨批評孩子,可能會破壞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飯時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食欲,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睡覺前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最關鍵的是,父母批評孩子最不應該在公開場合,比如:公共場所、當著孩子同學朋友的面、當著眾多親朋的面。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甚至有的孩子自尊心會很強。如果父母在公開場合批評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很沒面子,還可能會對父母心懷不滿甚至心生怨恨,會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批評要合理
批評合理才能使孩子從心理上產生接受感,才有可能抑制孩子的不良品德、不良行為、不良習慣與不良學習態(tài)度等。
父母對孩子進行批評時,首先要把孩子的不良行為搞清楚,事實不清、夸大其詞會使孩子產生拒絕心理。因此,父母在批評孩子時,要做到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絕不能把一說成二。生活中,有些父母之所以批評孩子遭到抑制,甚至讓孩子產生不滿,就是因為父母批評的理由不充分,甚至夸大其詞,使孩子產生反感。
★批評要與教育結合起來
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抑制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良品德、不良習慣與不良學習態(tài)度等。為了使批評能夠達到目的,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時一定要向孩子講清楚其危害性,使孩子感到非常有必要克服這些缺點與改正錯誤,使孩子感到父母批評自己的目的確實是為了自己好,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快地進步。
★批評要批評在點子上
“打人莫打臉,罵人莫揭短”,父母的批評要有針對性,就事論事。然而,有些父母批評孩子卻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東拉西扯算舊賬,把上星期,甚至一年前、兩年前孩子的過失都放在一塊兒算。這樣就沖淡了批評過失的主題,孩子不知道挨批評的重點是什么,也不清楚父母讓他改正什么,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總是有缺點,容易使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失去信心。
★批評孩子也要給孩子申訴的機會
當批評不符合事實,父母也應允許孩子作出解釋。因為如果孩子表面上虛假地表示接受批評,然而心里大感委屈,實際上不僅于事無補,還可能引發(fā)種種弊端。與此同時,父母也要讓孩子明白:解釋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來應負的責任,還應要求孩子保持解釋時心平氣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上一篇:孩子犯錯時,家長的教育方法
下一篇:中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誤區(qū)
2011年北京巨人冬令營精彩無限官方網址http://www.xialingying.cc/jurenxly/
同樣處理北京巨人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