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到寒山寺聽鐘聲
半夜到寒山寺聽鐘聲
唐朝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很多到蘇州游覽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親自體驗一下詩中的意境。
敲鐘,是佛門寺院報時警世的訊號,“曉擊,則破長夜,驚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味”。靜夜聽之,聲張莊嚴,宏偉悠揚,有令人振聾發(fā)聵、澄思滌慮的感覺。可能每個人聽到的鐘聲感受都會不一樣。鐘聲和人的心靈是相通的。古往今來,這綿延不斷的鐘聲,也不知敲醒了多少人的國愁,鄉(xiāng)愁和情愁,也不知敲開了多少人塵封的美好和感動,更不知滌蕩了多少人的心靈。
大雄殿
殿宇門桅上高懸"大雄寶殿"匾額,殿內(nèi)庭柱上懸掛著趙樸初居士撰書的楹聯(lián):"千余年佛土莊嚴,姑蘇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閻浮夜半海潮音。"
正中設(shè)須彌座,上供如來佛坐像,左右立阿難、迦葉脅持。兩側(cè)沿墻列坐鎏金鐵羅漢十八尊,神態(tài)各異,為明代成化年間所鑄,乃由佛教圣地五臺山移置于此。佛像背后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著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而不是海島觀音。畫像出自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之手,用筆大膽粗獷、線條流暢。圖中寒山右手指地,談笑風(fēng)生;拾得袒胸露腹,歡愉靜聽。兩人都是被頭散發(fā),憨態(tài)可掏。
寒拾殿
寒山寺里比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經(jīng)樓內(nèi),樓的屋脊上雕飾著《西游記》人物故事,是唐僧師徒自西天取得真經(jīng)而歸的形象,主題與藏經(jīng)樓的含義十分貼切。
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執(zhí)一荷枝,拾得捧一凈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樂狀,顯得喜慶活潑。相傳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zhuǎn)世,后來又被皇帝敕封為和合二仙,是吉祥和吉慶的象征。寒山與拾得皆喜吟詩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詩集》存世,詩風(fēng)樸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jīng)卷"之說,后人又收輯拾得的詩附于其后。
去過的人這么說
喜歡去寺院的朋友可以一去。 建議最好找個導(dǎo)游,那樣會讓整個行程充實許多。 聽一些歷史典故會覺得沒白來。否則除了每年最后一天去聽鐘聲, 也無太特別之處。
其實名氣越大的景點,越容易讓人抱著太大的希望而失望。寒山寺其實沒有網(wǎng)上不少點評說的那么糟糕。個人覺得,如果真的抱著“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詩意去逛這個景點,還是能感覺到味道的。
而且寒山寺是跟日本很有淵源的寺廟,跟很多其他的寺廟在歷史上,風(fēng)格上都還是大有不同。
上一篇:在佛羅倫薩看日落
下一篇:這個中秋 我們徒步曬月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