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濟 火一樣的文化
要了解斐濟人祖先的生活及其火文化風情,太平洋文化中心是斐濟人部落生活的縮影。這里,猶如我國昆明的民族文化村、臺灣的九族文化村一樣。太平洋文化中心的門口,高高的椰子樹猶如一隊窈窕的時裝模特,列隊歡迎遠方的客人。椰樹下邊是風情萬種的一湖清水,水面上躺著粉紅和天藍的睡蓮。在太平洋文化中心的村口,擺放著兩米多長,直徑一米多寬,中間鏤空的木鼓。當客人進村時,斐濟人會擂響木鼓表示歡迎。擂鼓者均為男青年,他們光著上身,露著古銅色皮膚,系著草裙,赤著雙腳,頭上扎著柳枝。
1、敬“羊姑奶”
斐濟人喝的茶,不是中國的綠茶,也不是歐洲人的咖啡,而是斐濟特有的“羊姑奶”。
“羊姑奶”是以某種植物的根莖研粉泡制而成。制作時,先端一盆涼水,把“羊姑奶”粉末包在布袋里,把布袋放在水盆中擠捏,汁液就從布袋中滲出。擠捏多時,等盆水到了豆?jié){或牛奶一樣的濃度,汁度一般呈淡黃色時即可飲用。主人舀起一碗又一碗一一敬獻給客人。這就像我國蒙古族的奶茶,藏族的酥油茶,土族的進門酒一樣,是斐濟人特有的待客方式之一,有客必敬。
2、“走火”表演
喝了羊姑奶,再就是到小島對面去看“走火”表演。登上斐濟人的渡船(實則下面是竹筏,上面是草屋的草船),草船先繞島一周來到一個小島對面去看“走火”表演?腿俗诓荽线可以觀看岸邊的草篷內(nèi)表演著斐濟土著人的原始生活,有的人在鉆木取火,有的人在織樹皮為席,織者均為婦女。她們皮膚黑黑的,個子高高的,身材胖胖的,彎彎曲曲的頭發(fā)足有二三寸長。從她們耳邊夾著一朵鮮花(紅花),可以區(qū)分已婚和未婚的差別。花夾在左邊的為已婚,花夾在右邊的為未婚。
“走火”表演看臺設(shè)在班卡人住的小島上,客人隔水觀看島上的走火表演!白呋稹睘榘嗫ㄈ说牧曀祝彩撬麄兗郎窕顒拥囊徊糠。在草地上燒著一堆柴火,柴火上面放著許多塊大石頭,把大石頭放在炭火中久燒,確實滾燙滾燙的了。與此同時有十幾位班卡人在草地上念著經(jīng)文,圍著火堆又唱又跳,然后光著腳板一個個在火石上走過,看上去個個不慌不忙,如履平地的神態(tài),真令人叫絕。人們不禁要問:韓國鐵板燒的牛肉,不過翻兩番也就熟了,斐濟人的兩只腳為什么會在這滾燙的石頭上輕松走動,不知是氣功,還是魔法?
3、野餐
在打著燈光的草地上放著一張臺子,臺子上放著切成片的烤豬肉、烤牛肉、煨玉米、煨芋頭,都是熱的。賓主席地而坐,吃自助野餐。草地上放著幾只盛滿“羊姑奶”的大面盆,賓主一邊用盤子到臺子上取牛肉、芋頭,一邊用碗舀盆里的“羊姑奶”,邊吃邊飲邊唱。歌聲雖然粗獷,卻極其浪漫。斐濟人的野炊很特別,沒有烤爐,沒有灶頭,而是在地上挖一個坑,燒了一大堆柴禾。待柴禾變成一大堆紅炭之后,再在炭火上放肉、禽類、芋頭、玉米,然后在食物上面蓋上厚厚一層新鮮的芭蕉葉,當炭火煨熟食物時,誘人的芭蕉的清香也隨之滲入,會別有一番滋味。
此時此刻,假如我們真的也置身于濃濃的火文化風情的夜色之中,誰能不為斐濟人的真情和浪漫所打動,因為她真的讓人感受到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南國風情。
上一篇:斐濟 南太平洋上的珍珠島
下一篇:位于皇后大道的納迪手工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