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美麗的黃昏
人們討厭英國的天氣,多源于英國冬季的灰暗陰濕。英國的冬天其實不冷,氣溫通常在攝氏5-6度之間;由于四面海上的潮氣,常帶來飛霧迷漫,煙雨蒼茫;加之地處高緯帶,冬季夜長晝短,陰天多,陽光極少,極易給人一種心情上的壓抑感。
據(jù)說蕭伯倫訪問上海時,天氣由雨轉(zhuǎn)晴,大家說他運氣好,見到了太陽。他幽默地說,是太陽幸運,能在上海見到我;可見陽光之于英國的稀缺。
威爾士和蘇格蘭的山景是偶遇凄風苦雨肆虐。海風毫不留情,不是卷翻神士的長傘,就是撩起淑女的衣裙,使得那些體面人士不意間斯文掃地的事也常有發(fā)生。此時,只有那些久經(jīng)風雨的老太太們?nèi)詴憩F(xiàn)得處變不驚,恬謐淡定,裹起塑料薄膜小帽,緊一把腰帶,儼然類披掛起盔甲的武士,任憑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
然而,當你有一天真正溶入并開始了解英國文化時,你會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正是這類氣候環(huán)境才凝煉出了英國古典文學中那憂郁哀怨冷艷清絕之經(jīng)典美的靈魂。君不見,英國經(jīng)典小說里的情境,多是這種天氣下的“英格蘭鄉(xiāng)村風光”。在苔絲漏夜出奔的地方,多少年來一直斜雨飄忽。
蒼茫的曠野,天地一色;遠樹彌漫,曲徑荒幽。蕪坡緩處,矗立著灰色的城堡或小教堂,十數(shù)間爬著亂藤印滿苔痕的瓦頂石屋木房,疏落散布。以濃、灰為主的色調(diào),再配以一年四季大都綠得賞心悅目的草地,和莊園里鮮活的湖泊、天鵝和野鴨,這不正是經(jīng)典的英國文學審美的基調(diào)和背景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