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比薩斜塔景點介紹
2014英孚國際游學冬令營介紹游學在意大利,有很多美麗的景色及其誘人的事物,現(xiàn)在介紹意大利的披薩斜塔的景點。
2014英孚國際游學冬令營介紹,意大利比薩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師博納諾。皮薩諾主持修建。它位于羅馬式大教堂后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志。開始時,塔高設計為100米左右,但動工五六年后,塔身從三層開始傾斜,直到完工還在持續(xù)傾斜,在其關閉之前,塔頂已南傾(即塔頂偏離垂直線)3.5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將其關閉,開始進行整修。
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有關專家對比薩斜塔的全部歷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結構、地質(zhì)、水源等方面進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行測試。比薩中古史學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認為,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石磚與石磚間的粘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但他仍強調(diào)指出,現(xiàn)在當務之急是弄清比薩斜塔斜而不倒的奧妙。
從事觀測該塔的專家蓋里教授根據(jù)比薩斜塔近幾年來傾斜的速度推測出,斜塔將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緣而傾倒。但是公共事務部比薩斜塔服務局的有關人員,針對蓋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駁,認為只按數(shù)學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薩斜塔是“一個由多種事實交織成的綜合性問題”。另一些研究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比薩斜塔塔身曾一度向東傾斜,爾后又轉(zhuǎn)向南傾斜,他們同樣認為該塔在過去幾百年間斜而不倒,250年后倒與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簡單的假設和預測。
當然,最關心斜塔命運的自然是比薩人,盡管他們也對斜塔的傾斜感到擔憂,但更多的是驕傲和自豪,為自己的故鄉(xiāng)擁有一個自認為可與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們堅信它不會倒下,他們有這樣一句俗語,比薩塔像比薩人一樣健壯結實,永遠不會倒下去。他們對那些把斜塔重新糾正豎直的建議最為深惡痛絕。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噴入90噸水泥,實施基礎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穩(wěn),向周圍移動,傾斜得更快。
比薩大教堂鐘樓的建造開始于1173年8月,工程曾間斷了兩次很長的時間,歷經(jīng)約二百年才完工。它的設計者至今未知。
在鐘樓入口右側墻上發(fā)現(xiàn)的碑銘記錄了鐘樓開始建造的年代:“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 augusti”,譯為“此鐘樓奠基于公元1174年8月”(注:實為1173年8月,當時比薩使用的紀年同現(xiàn)在通用的公元紀年相差一年)。這個年份也多次出現(xiàn)在歷史檔案和同時代的編年史中。
過去人們曾一度認為鐘樓是故意被設計成傾斜的,但是現(xiàn)在人們清楚地知道事實并非如此。作為比薩大教堂的鐘樓,1173年8月9日開始建造時的設計是垂直豎立的,原設計為8層,高54.8米,它獨特的白色閃光的中世紀風格建筑物,即使后來沒有傾斜,也將會是歐洲最值得注意的鐘樓之一。
但是1185年,當鐘樓興建到第4層時發(fā)現(xiàn)由于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導致鐘樓已經(jīng)傾斜偏向東南方,工程因此暫停。期間的1198年,記載了鐘樓內(nèi)撞鐘的存在,這標志著鐘樓雖然傾斜,但至少懸掛了一個撞鐘,實現(xiàn)了它作為鐘樓的初衷。
1231年,工程繼續(xù),第一次有記載鐘樓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種措施修正傾斜,刻意將鐘樓上層搭建成反方向的傾斜,以便補償已經(jīng)發(fā)生的重心偏離。1278年進展到第7層的時候,塔身不再呈直線,而是為凹形。工程再次暫停。
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鉛垂線測量了鐘樓的傾斜度。
1360年,在停滯了差不多一個世紀后鐘樓向完工開始最后一個沖刺,并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1372年擺放鐘的頂層完工。54米高的8層鐘樓共有7口鐘,但是由于鐘樓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而沒有撞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