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邊玩手機邊陪孩子,是一種冷暴力。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身邊看著你,你卻在專心玩手機。國內冬令營老師指出在手機依賴癥患者中,不乏為人父母者,你以為一邊玩手機一邊做坐在孩子身邊就是陪孩子了?那明明是陪手機!
孩子的世界比成人單純得多,父母玩手機的時候對孩子冷漠忽視,他們會認為在父母眼中,自己沒有手機重要,冷漠在不經(jīng)意間轉移,孩子長大了,長到13歲、16歲、18歲時性格變得孤僻,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就會漸漸地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空間;他們不再“糾纏你”;不再會“無理取鬧”地讓你陪他;不再會像小時候一樣扎到你懷里撒嬌;不再會拉你在床頭,不再會像兒時一樣央求你講個故事陪他入眠。
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親昵的時光,一旦錯過了,就再也不回來......
可以說孩子成長教育,只有一次機會,只顧著玩手機的父母還知道怎樣高質量的陪孩子嗎?
至少給孩子15分鐘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需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質關系的建立,需要每天專注的陪伴孩子15分鐘。所謂高品質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親或母親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動,心無旁騖沒有跑神,沒有想著工作,沒有想著壓力。
如果說太忙碌沒有時間,那純屬借口,一天抽出15分鐘時間去用心陪伴妥妥的沒問題好嘛!
尋找可以一起做的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傾聽兒童故事;
可以是一起唱唱歌跳跳舞;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戲或打球;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灘上聽海浪的聲音,講解大自然的知識。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
傾聽+身體接觸
接觸可以是不加評判、沒有指責、沒有輕視、 沒有打擊、沒有打斷。
只是很單純、很欣賞、很專注、很幸福的,靜靜聆地聽孩子訴說。
在聆聽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還有呢?接下來呢?等回應。
在陪伴的過程中,盡可能多一些身體上的接觸: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擁抱孩子等等。還有,很欣賞的眼神也很重要。
國內中小學冬令營給大家分享一句話:放下手機,你會得到世界,找回生活,別讓手機冷漠了親人的陪伴和孩子的成長。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國內中小學冬令營指出孩子玩具越少越聰明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
北京市海淀區(qū)北三環(huán)西路甲30號雙天大廈52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