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讀法”跟“全語言”那個更重要
線路推薦 | 小學—(五至六年級)聽力口語特訓(xùn)冬令營 | 小學—(四至六年級)“英語籃球成長營” |
小學—語法寫作新概念背誦冬令營 | 六年級—高三)越獄口語全英文冬令營 | |
中學—酷學酷玩詞匯閱讀魔鬼冬令營 | 中學—語法、寫作新概念冬令營 |
這兩種方法中哪一種更好呢?在廣州泡泡少兒冬令營看來這場斗爭既沒輸贏,也沒意義。原因是這個問題就等同:“人體五臟的局部和骨骼的整體,哪個更重要?”
這是西方英語跟閱讀教學中僵持了幾十年的“搏斗”。首先讓我們跟著廣州泡泡少兒冬令營了解一下這兩種定義:
拼讀法:教孩子按照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fā)音來解讀語言文字。
全語言:讓孩子側(cè)重整個句子以及周圍相關(guān)句的意思,靠邏輯推測與整體感悟來增強閱讀的理解。
拼讀法是重要,特別是對于那些母語不是英文的孩子們來說。但若是我們過分地強調(diào)拼讀法,不斷考核孩子對拼讀法掌握的程度,不免會讓語言的學習變得枯燥,甚至有些可怕,更是沖淡了孩子閱讀的樂趣。
孩子們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拼讀法,以便順出發(fā)音、猜出字意、攻克閱讀中的障礙,更快、更好地增進閱讀和理解。但是隨著閱讀的升級,孩子們同樣需要超出拼讀法的限度,繼續(xù)對語言學習和對閱讀文學的興趣。全語言偏重強調(diào)對整個句子和周圍環(huán)境句子的聯(lián)系、推測和理解,是學生從拼讀法成長出來,將閱讀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死磕拼讀法的局限在哪兒?
1.英語中,能遵循拼讀法的詞匯,不超過總詞匯量的65%,還有35%左右是不遵循拼讀法規(guī)律的。
2.英語是由很多外來語組成的,比如,為什“ph”在pharmacy
里發(fā)“f”的音呢?因為它源自拉丁和希臘語。那么“gh”在很多情況下也發(fā)“f”的音啊,比如:cough, laugh。但是,如果孩子問:“gh”在high,和daughter里怎么又不發(fā)音了呀?你如何給三五歲的孩子解釋這個問題呢?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越解釋,孩子越糊涂。
3.中文沒有拼讀法可遵循,又怎么樣呢?我們還不是照樣學中文嗎?而英文有拼讀法可遵循,無疑,這對孩子的獨立閱讀是個幫助,但同時也有它的隱患。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聽著孩子自己拿一本書讀得挺順溜,媽媽很滿足:行,自己都會讀了。豈不知,孩子根本不理解讀的內(nèi)容,因為他是在按照拼讀法“破解”語音,但沒有理解語義。孩子的拼讀可以蒙混過大人的“耳朵監(jiān)督”,從而有可能“麻痹父母必須繼續(xù)親子閱讀的警惕性”。
拼讀很重要,標準考試也更嚴峻。而社會上過度強調(diào)拼讀法的重要,不免令人懷疑是出于一些商業(yè)的別有用心,無論是出版商們在為銷售更多的練習冊推波助瀾,還是補習班們在牽動父母已經(jīng)繃緊的“神經(jīng)線”。如果學的都是拼讀法,孩子們的閱讀進步將會受到局限,他們需要的是很多更高層次的閱讀。因而,在我們強調(diào)拼讀法的同時,也要同時鼓勵全語言的閱讀,這兩者本來就不是非此即彼的關(guān)系,拼讀法和全語言閱讀應(yīng)當是相輔相承的。為了強調(diào)全語言閱讀的重要性,而排斥和否定拼讀法是走另一個極端,在英語教學上,過度的強調(diào)任何一方面都有失科學。我認為“拼讀法”和“全語言”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形象地比喻為:拼讀法是“啟動機”,全語言是“加速器”。
我們應(yīng)當明白學會語言的目的是什么。多學一種語言給我們增加了閱讀和交流的工具,而有了更多的閱讀和交流,更便于我們擴充知識,知識給了我們促進人類進步的主動權(quán)。
上一篇:幫孩子自學英語四多法則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