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學生冬令營指出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包括讓他們學會多種技能,這是做父母的重要責任。而在有些家庭的父母那里卻是為孩子包辦一切。這樣會在孩子心中形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皆由父母安排好了”的印象,他們所能做的只是當個聽話的孩予,不給父母招災惹禍,而那些做父母的也這么認為。
當孩子三四歲時就有了“不聽話”的表現(xiàn),不愿順隨父母的意見,而獨自尋找另外的途徑時,父母便認為孩子是在與大人作對,長大了便不好管理。實際上,這正是孩子獨立意識的萌芽。如果父母能夠因勢利導,給孩子適當?shù)淖杂?,就能使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當然,孩子也很可能由于經(jīng)驗不足做不好事情,如果父母因為孩子的“做不好”而不讓他做了,或者加以責備,就會損傷孩子的“獨立”萌芽。他們會因此消沉和退縮,眼瞧著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幫辦”,坐享其成,覺得這一切是很自然的,他們大可不必去做什么,反正有人會給他們做好。
一些資料表明,中國獨生子女的幼兒期正無限制地延長。孩子們普遍意志不夠堅強,心理承受能力極弱,對外界反應過于敏感,膽怯和虛弱,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不前。因為一點小事就過不了“坎”,走向輕生的道路。
上海冬令營認為,做父母的不妨對孩子“粗放”一點,讓他們多些“磨煉”:讓他們從小就體會到大人的難處,這使孩子提前進入了“生活”,對日后的發(fā)展不無好處。心理學家同時認為,當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做父母的可以指導,但不能“幫辦”,盡管這在大人是舉手之勞,但對孩子卻絕無好處,他們會認為這是你該做的事,既然不用我做,我還有什么必要去做這種費神費力的事情?!
父母除了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生活事務,一些大人做的事情也可以讓他們參與,甚至讓他們負責某項工作。這不僅會提起他們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出色的獨立性,同時,對培養(yǎng)他們的榮譽感、責任心也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