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一試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的方法
不良的行為一旦形成習慣,糾正起來遠比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難。有時候,這樣那樣的辦法都使用了,但還是不甚見效。
冬令營老師分析:習慣養(yǎng)成“不甚見效”的原因,一是孩子內(nèi)在的積極性沒有調(diào)動起來,是父母“要他改”,而不是“他要改”。二是孩子看不見具體目標,也不清楚改和不改有什么不一樣。三是習慣成自然,動作沒有經(jīng)過頭腦思考。針對這三個原因,可采取三條措施;一是明確告訴孩子他有個什么習慣,問孩子想不想改,激發(fā)他改的愿望,再告訴他怎樣改。這樣事先做好配合,消除被動、對立情緒。二是提出具體小目標,一個時期改一個習慣。如改正掉飯粒的習慣,可告訴他晚飯比中飯飯粒掉的少可以貼一顆小星星,明天比今天掉得少又可以貼一顆小星星,連續(xù)貼滿10顆星,就可得到一件小小的獎品。用這種方法只花3天時間就可幫孩子改了掉飯粒的習慣。三是對于那些已屬于條件反射式的習慣動作,如孩子不隨手關燈的習慣,雖然他很想改,但就是改不了。于是,可采用“操作法”,每次都讓他重新回到桌子邊,重做一個站起來、關掉臺燈,再離開的動作。亂扔的書包習慣也是這樣,讓他重新背上書包,做一遍進門、認真掛好書包的動作。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新的好習慣就形成了。
萬達教育冬令營:www.weisiten.com.cn/wanda/
上一篇:你知道“穿”用英語怎么說么?
下一篇:家長包辦不利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