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能冬令營小編了解到在日本,孩子需要在公共場所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公共場合,和中國孩子的活潑自由、天真爛漫相比,日本孩子就顯得比較沉默、老實。學能冬令營注意到,日本的孩子在坐公車的時候不會來回走動,在餐館吃飯的時候也不會大聲哭鬧或是喧嘩。有時有的孩子明明去搶了別人手中的玩具,但是對方父母會趕緊上前來道歉,并且要求自己的孩子拿玩具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其實,孩子的心智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家庭教育。
日本家庭在教育孩子時“內(nèi)外有別”,指的是對家庭和公共場合是不一樣的。在家庭里,小孩子可以完全的放開,因為身邊都是父母等可以接受你的最愛你的人,而公共場合周圍都是“別人”,沒有接受你所有表現(xiàn)的義務。所以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表現(xiàn)有所收斂和控制,表現(xiàn)出好的一面才不會給別人添麻煩、惹人厭惡。這是日本家長[微博]教育孩子公共場合言行的基礎理論。
日本父母還會手把手教孩子,在公共場合怎樣的表現(xiàn)才是好的,老師也會教孩子學禮儀和規(guī)矩。一般素質(zhì)良好的日本中產(chǎn)階層的父母,會讓孩子從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始:無論高興、難過都不能不分場合地宣泄,更不能大聲叫喊。在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之后,日本父母會教孩子怎樣和別人談話、相處。包括盡量站在對方的立場,說讓對方寬慰的話,不必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若是觀點不一致,更不用直接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為避免更進一步的對立暫時展現(xiàn)出低姿態(tài),但保留自己的想法,等條件成熟時再向對方表達自己的觀點。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如何教育嘴硬的孩子
閱讀下一篇:孩子厭學,家長應該怎么樣應對?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
北京市海淀區(qū)北三環(huán)西路甲30號雙天大廈52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