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冬令營推薦孩子去美國游學,在美國人心里,家庭和宗教信仰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國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家庭優(yōu)先。他們周六在去兒童博物館參觀時,一進門就看到一幅字,上面寫著:“Family first”.美國的孩子從小就會在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還有父母生日的時候為父母制作禮物,可能是一幅畫、自己的照片,也可能是自己做的一個很小的禮物。而作為家長,也會很珍惜地擺放或粘貼在家中最顯著的位置,他們以此來鼓勵孩子,并且讓孩子們明白他們之間彼此的珍惜與珍貴。
“在美國,老師最重視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參與,每節(jié)課由學生來參與的時間通常都要超過一半。除了課堂互動外,每門課程經(jīng)過一個小單元后,都會要求同學進行演講。每個同學都要自己動手準備一份電子幻燈片,用3-5分鐘完成。在美國短短的兩周中,我不止一次看到不同課程的老師在上課中和孩子們閑聊,有時候甚至是聊家常,通過這樣的方式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產(chǎn)生親切感。”
可以說,美國老師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自然的課堂氣氛,然后將知識在不知不覺中教授給學生,當然下面的學習更多要靠學生的自覺性。這和我們國內(nèi)目前普遍的教學方式確實有很大的不一樣。自由的授課方式、活躍的課堂氣氛、充分的課堂互動,漸漸把中國孩子們從拘謹中解放出來,普遍都能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融入到開放的美國課堂中。當然輕松并不等于學生很容易過關(guān),很容易應對。
考試不是一錘定音
同樣的,美國學生也有考試,但是考試對美國學生來說,并不是特別重要。因為在美國,一個學生的成績通常由以下3部分組成:平時作業(yè)成績占70%;考試成績占20%;日常表現(xiàn)占10%.考試成績出來后,學生們的成績會被分為A、B、C、 D、E這5個等級,大家重視的是自己的等級,而不會關(guān)心自己比別人是多了1分還是少了1分。因此每個人考完都相對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