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溺愛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是不能允許的,相信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成為同學、家長都討厭的人吧,那么我們就要避開對孩子溺愛的行為,讓孩子健康成長。
北大寒假冬令營指出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一旦對孩子采用溺愛的教育方式,替孩子包辦一切的話,這個孩子的性格就會是依賴、自私,而且內(nèi)心特別軟弱,將來不可能在社會自足的。這也就是為什么一些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會做出一些比較極端的事情。在孩子的內(nèi)心里面,自己的要求就是命令,而父母也從來沒有拒絕過,孩子的潛意識里面根本就沒有“自己有得不到的東西”這樣的想法。那么怎么防止自己的教育中出現(xiàn)溺愛呢?
1、不要特殊待遇
如果什么時候都給孩子特殊照顧,有什么好東西都給孩子留著,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在家地位高人一等,這樣孩子就會自感特殊,習慣于高高在上,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關心他人。
2、不要輕易滿足孩子,更不要有求必應
對孩子的要求要慎重考慮,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有的父母總是害怕孩子哭鬧,因此就對孩子百依百順。容易被滿足的孩子必然養(yǎng)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zhì)生活、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并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新聞里面的孩子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3、不包辦代替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做不好事情,于是任何事情都代替孩子做,結(jié)果導致孩子三四歲了還要父母喂飯、穿衣,五六歲了還不會做簡單的家務。這樣孩子就不會變得勤勞、善良,也缺少同情心和上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