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設(shè)計完成的。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并且告訴A組的飼養(yǎng)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yǎng)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后,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fā)現(xiàn)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并找到食物。于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fā),他想這種效應(yīng)能不能也發(fā)生在人的身上呢?
1960年,羅森塔爾教授在加州一所學校做了一個類似的實驗。
新學期,校長對兩位教師說:“根據(jù)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xiàn),你們是本校最好的教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學校特地挑選了一些最聰明的學生給你們教。記住,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同齡的孩子都要高。”校長再三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這兩位教師非常高興,更加努力教學了。
我們來看一下結(jié)果:一年之后,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成績是全校中最優(yōu)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學生的分數(shù)值高出好幾倍。
知道結(jié)果后,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這兩位教師真相:他們所教的這些學生智商并不比別的學生高。這兩位教師哪里會料到事情是這樣的,只得慶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隨后,校長又告訴他們另一個真相:他們兩個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師,而是在教師中隨機抽出來的。
正是學校對教師的期待,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才使教師和學生都產(chǎn)生了一種努力改變自我、完善自我的進步動力。這種企盼將美好的愿望變成現(xiàn)實的心理,在心理學上稱為“期待效應(yīng)”。它表明: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決于周圍的人能不能像對待成功人士那樣愛他、期望他、教育他。
男孩教育 唐海巖老師點評:
在與俱樂部家長聊天時,經(jīng)常會聽到家長說:這孩子就膽小、這孩子就沒有自信、這孩子總是不愛說話、這孩子總是馬馬虎虎、這孩子不是學數(shù)學的料、這孩子就是不知道努力……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可以理解,但是這樣的方式并不會給孩子帶來正向的幫助。心理暗示會對孩子的成長和成才起到巨大的影響。
總?cè)ヌ艉⒆拥拿。诰蚝⒆拥娜秉c,一味地讓孩子反思、改錯,就會把更多的批評、否定、埋怨、諷刺、挖苦附加在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在孩子心里建立了:“我是傻的、笨的、壞的、不爭氣的、沒希望的”負向心理循環(huán)。長6往,孩子會真的朝著這些負向的方向發(fā)展。
負向的心理暗示會讓人產(chǎn)生失敗的信念,失敗的信念不斷制造失敗的事實,而失敗的事實又不斷強化失敗的信念。
正向的心理暗示會讓人產(chǎn)生成功的信念,成功的信念不斷制造成功的事實,而成功的事實又不斷強化成功的信念。
多給孩子一些正向的鼓勵和期待吧!羅森塔爾效應(yīng)值得每一個想把孩子培養(yǎng)好的老師和家長們思考和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