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故事:吃飯時,母親為三四歲大的女兒剝好雞蛋,把蛋黃放到粥里攪碎,再喂女兒吃。旁邊有人問:你為什么不讓她自己吃?母親回答:“她哪會剝雞蛋?再說她嗓子眼細(xì),不把蛋黃攪到粥里,她咽不下去。”
廣州中小學(xué)生冬令營真是替這個孩子的將來擔(dān)憂啊,這個家長的做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只是我們單單拿出來舉例子大家會覺得比較突出而已,在生活中,這種事情幾乎家長們都做過吧。
成長不僅是孩子要面對的問題,也是父母的人生課題。父母不僅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何時放手、如何放手,更要不斷地學(xué)習(xí)、調(diào)整、提升自己。
當(dāng)母親把全部的精力和愛都投注到孩子身上時,母親和孩子在心理上呈“連體共生”狀態(tài)。孩子出生時,和母親身體相連的那條看得見的臍帶被剪斷了,可心理上的“臍帶”卻還存在。這條“心理臍帶”使母親和孩子都固著在“嬰兒”和“嬰兒媽媽”的狀態(tài),使雙方都得不到成長。
自信的父母敢于對孩子放手,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對孩子放手。放手讓孩子成長并不是放縱,放手是做“麥田的守望者”。會放手并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一定是充滿大智慧的父親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