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湯圓的孖生兄弟,加姜汁特別祛寒正氣。“糖不甩”做法簡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鐵鍋中用滾熱的糖漿煮熟,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絲的煎雞蛋伴食。
相傳“糖不甩”還跟男女姻緣相關(guān)呢。地處東坑、茶山、橫瀝各鎮(zhèn)的“埔田片”一帶,舊時男婚女嫁還比較保守,更談不上如今的自由戀愛了。每當(dāng)媒婆帶后生仔到女家“相睇”,如果女方家長同意這門親事,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這門親事“甩”不了了,于是大功告成,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吃完一碗再添一碗,表明愿意好事成雙。如果女方不同意這門親事,則煮打散雞蛋的腐竹糖水,男方看到臺上擺的是碗打散雞蛋的腐竹糖水,知道這門親事“散”了,那就知趣一點,以后別再糾纏了,這時“腐竹糖水”雖甜在嘴巴,卻苦在心上,匆匆喝上一口,便告辭而去。這樣的事,對上年紀(jì)的東坑人來說,都非常清楚。
有關(guān)“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據(jù)傳公元1883年,即光緒9年,慈禧終止聽政,光緒帝親政皇朝。廣開賢路,恢復(fù)全國科舉大考。東坑丁屋村貧苦才子丁仁長,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親所做“糖不甩”糕點充饑。試后被光緒帝欽點為癸末科當(dāng)朝進士,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學(xué)士”,驚動鄉(xiāng)梓,現(xiàn)存丁屋村有碑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