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舊時道院,從農(nóng)歷七月初一起,到初七在這七天里面,照例要立壇祀星的。那祭壇被稱做是七星斗壇,目的是為了祭祀北斗七星而作。大部分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則把七月初七當做是乞巧節(jié)日。
舊俗中有在七夕將新嫁閨女接回娘家的,怕王母娘娘拆散他們的幸福生活,故此暫避更多的是為了長久的團圓。這就是有的地方將七夕乞巧節(jié)又稱為避節(jié)的由來。不過,正如一首民歌所寫的:“幾多女伴拜前庭,艷說銀河駕鵲翎;巧果堆盤爭負勝,年年乞巧祈雙星。”民間七夕乞巧的風俗畢竟令人感到有趣與欣喜。
上海舊時風俗,在七夕陳列瓜果,女兒遙拜銀河,稱為“乞巧會”。南匯縣風俗在七夕瓜果中,必須要有西瓜,當?shù)刂V語說:“七月七,買個西瓜刀上切。”另外,街幣中有賣巧果的。就是將面食油炸成小巧玲瓏的樣子。婦女用鳳仙花汁染指甲,乞巧節(jié)里女兒們最高興,所以又叫做女兒節(jié)。婦女還在月光下穿針,以應(yīng)乞巧之名目。早在《荊楚歲時記》里就將穿針與乞巧一起作為七夕時令風俗記載的,上海舊時這一風俗事象可以說是淵源久遠的了。
上海冬令營介紹關(guān)于乞巧節(jié)的活動,阿英在《女兒節(jié)的故事》中是這么寫的:“巧節(jié)(又稱乞巧會)在晚間;孩兒們?yōu)咄@或露臺,陳瓜果、灑餌,肴饌,燃香燭,禮拜雙星。有的還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用青竹竿,戴綠荷葉,系于庭,以當承露盤;以西瓜雕刻成花,燃燭,謂之‘瓜燈’。個別地區(qū)還束橐為織女,首飾衣襦,仿時世裝,名‘七姐’,就庭設(shè)供。禮拜雙星時,大家繞‘七姐’,拍手唱《乞巧曲》,向雙星飛灑香粉。秋夜,天朗氣清,星河耿耿,她們就在下面飲食作樂,談牛郎織女故事,和有關(guān)巧節(jié)遺聞。”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冬令營和您探討上海人是如何過年的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
北京市海淀區(qū)北三環(huán)西路甲30號雙天大廈52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