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威信,是子女對父母的贊揚、尊敬與信任,是子女對父母的客觀認識與評價。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越高,親子之間的距離就會更近,
小學(xué)生冬令營指出家長對孩子的吸引力越強,影響力也就越大。因此,家庭教育的成敗關(guān)鍵在于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有多重。
怎樣才能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呢?生活告訴人們:父母的威信,靠嚴厲的打罵“打”不出來,單純的疼愛“疼”不出來,反復(fù)說教也“說”不出來,只有在生活中的實際行動中才能表現(xiàn)出來,在他們對子女的熱誠幫助中,才能真正樹立起來。
父母的威信來自父母的自身修養(yǎng)。幼年時期的孩子,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很低。對父母生活上的依賴,情感上的親近,使父母在幼兒的心目中具有高度的權(quán)威性和吸引力。這時幼兒只是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的言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辨別是非的眼光逐漸敏銳。父母的言行若有不道德、不檢點的地方,就會極大地傷害孩子那水晶一般明澈的心靈,從而降低父母的威信。例如,你讓孩子尊老愛幼,可自己對孩子的奶奶、爺爺不尊重,不關(guān)心,甚至嫌棄,你讓孩子勤奮學(xué)習(xí),可自己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甚至無節(jié)制地吃喝玩樂,千擾孩子的學(xué)習(xí),你讓孩子搞好團結(jié),可自己只顧個人利益,和鄰居摩擦不斷,小事小吵,大事大吵,等等。無論你過去說教多么有道理,多么動聽,可現(xiàn)在你的行動已使你的威信在已初具是非觀念的孩子心中慢慢降低,吸引力慢慢縮小。孩子對你的話就絕不會像先前那樣“言聽計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