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學會觀察?,F(xiàn)如今學生的生活是更加豐富有趣了,而寫作的素材也就無處不在了。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他們往往會忽略這些比較好的題材,所以現(xiàn)在小學生最大的寫作問題就是沒有東西寫。
北京小學生冬令營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只有一個——教會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習慣。比如,在小學語文中會經(jīng)常要求大家寫一些關于風景啊、動物之類的小作文,老師可以幫助指導學生去觀察:如觀察的時間、方位、順序以及抓住事物的特點等。只有先教會學生學會觀察,才能慢慢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才能使學生“獨具慧眼”積累習作素材。此外,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觀察生活時,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細心體會,處處做個有心人,這樣,習作素材自然如泉涌。
其次要注重學生“說”的訓練。小學生的習作歸根到底就是用自己的筆寫自己想說的話。那么,連話都說不完整,意思都表達不清楚的小學生,很難想象他的習作會有質量。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說”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如“看圖說話”、“說一說”、“口語交際”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還有,除語文教材中的方式外,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方式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比如:可以采取故事會、班隊會、活動課等形式。學生會“說”了,習作自然會寫了,學生的習作能力也就提高了。
最后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同時它也是習作的基礎。有了豐富的閱讀量,學生的習作自然有話可說,有內(nèi)容可寫。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好的圖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除了利用課余時間讀書外,也可利用語文課堂指導學生閱讀。一篇好的文章,教學過程結束了,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創(chuàng)造,再拓展,可以利用一些訪寫、改寫、體會等形式進行再加工。教學生有了質和量的閱讀,無論從習作的內(nèi)容、形式上都會獲益匪淺。
總之,習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慢慢去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