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作三軍
周靈王十年(前562),魯國季武子打算編定三個軍,把公室軍隊一分為三。三軍由三桓,即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每家各管一軍。三家各自把原有車兵并入,其中,季孫氏讓私邑戰(zhàn)士自愿選擇,參加軍隊者免征賦稅。
神醫(yī)扁鵲
《史記·扁鵲傳》稱,扁鵲姓秦,名越人,渤海鄚《今河北任丘)人,為醫(yī)“或在齊,或在趙”,所記之事歷數百年。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了扁鵲診趙簡子、齊桓侯等人疑難之疾,起死回生般地治愈虢太子“尸厥”之癥等高超的診斷、治療技藝。司馬遷說:“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于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贏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y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這一總結,雖然是有感于扁鵲之言行而發(fā),由此可以了解到鵲的醫(yī)學學術與治療技術代表著春秋戰(zhàn)國時期“醫(yī)學”逐漸發(fā)展成熟、脫離巫術神學之束縛的進步軌跡。司馬遷稱“扁鵲言醫(yī),為言者宗,守數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又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可見中醫(yī)獨特的脈診方法,與扁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耦耕逐漸消失
耦耕是戰(zhàn)國之前普遍實行的以兩人協(xié)作為特征的耕作方法。當時因生產工具、技術較為落后,許多生產活動均非一人所能獨立完成,故需協(xié)力合作。古書中有關于耦耕的明確記載,如《詩經》中有西周時往往“千耦其耕”、“十千維耦”?!秶Z·吳語》說:“譬如農夫作耦,以刈殺四方之蓬蒿。”這些記載說明耦耕在農田勞動中的重要性?!墩撜Z·微子》:“長沮、桀溺淹而耕”,表明春秋末年尚保留耦耕。由于各種農田勞動都要求協(xié)作,就需要在勞動之前對勞動力加以組合,一般是在歲末由官吏來主其事,《呂氏春秋·季冬紀》載有:“命司農計耦耕事”。戰(zhàn)國時因生產力的提高,朱耕方式逐漸推廣,耦耕不復存在。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張儀相魏,《孫臏兵法》成書,儒法之爭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
北京市海淀區(qū)北三環(huán)西路甲30號雙天大廈52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