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思想最開放的地方要屬廣州了,但民風對政治不感興趣,缺乏政治的沖動和熱情,人們更注重的是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平和,是中國最具有市民社會因素的地區(qū)。廣州思想的開放,最典型的就是在媒體的輿論上,他們表現(xiàn)的較為開放。
廣州寒假冬令營介紹到,廣州民風外柔內剛,充滿“蠻”性,還保持有唐、宋遺風。廣州人不太關注政治問題,但是人們自覺的佛教、道教信仰十分普遍,最流行的是祖先崇拜和祭祀文化。在上海,子女咒罵或不滿父母是十分常見的現(xiàn)象,但廣州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則極少這種現(xiàn)象,孝順父母、容忍父母是人們非常重視和強調的普遍自覺道德和品格。表面看,廣州人比較柔弱,但實際是很剛烈,如果政府權威傷害其草根生活,就很容易團結起來進行頑強抵抗,從而大大減弱了政府濫權的危害。2000年之后,中國沒有一個地方比廣州出現(xiàn)過更多的民眾抵抗運動,比如為國際關注的著名的番禺太石村事件等。在城市擴張過程中,由于民眾的抵抗,全國沒有一個中心城市的農民能夠爭取到比廣州農民更多的經濟利益,比如上海郊區(qū)農民,在被征地、拆遷和市民化過程中,很少能獲取到象廣州農民一樣的分紅權利。事實上,中國大陸還能夠窺見唐、宋遺風文化因素的地區(qū),主要是廣東,中心城市則以廣州為代表。唐、宋遺風的代表是日本、韓國,次是臺灣、香港有較多因素,可證其對于社會復興之積極意義。以元、明、清遺風為特點的社會,所更傾向于的是奢糜和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