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區(qū)位于北京市西山風(fēng)景區(qū)南麓和永定河沖積扇上,地勢北高南低,略有起伏。本地域因素稱京都“第一仙山”的石景山而得名。對該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點歷史上描述為:“東臨帝闕,西瀕渾河”。
天泰山
天泰山位于石景山區(qū)西北部,香山公園西南。北至海淀區(qū)掛甲塔,南至雙泉寺,西至五府莊、潭峪,東至南北馬場。主峰海拔430.8米。因主峰西有平臺一處,曰天臺, 山因名天臺山,亦作天太山、天泰山。天臺處有明清古剎慈善寺,亦稱天臺寺。舊時每年三月十八日開廟。寺內(nèi)中路大悲殿正中原供金漆木雕觀音像,兩旁有碧霞元君等8尊塑像,這種佛、道共進一堂的現(xiàn)象,在京郊較為罕見。后殿供肉身坐化和尚,俗稱魔王菩薩和尚,相傳即清世祖順治帝。1917年、1924年馮玉祥兩次住在天泰山慈善寺,留下“勤儉為寶”、“真吃苦”、“耕讀”、“淡泊”等重要石刻,是一處避暑勝地。慈善寺為區(qū)級保護文物。
翠微山
翠微山位于石景山區(qū)與海淀區(qū)交界處。東南距市中心約20公里。海拔387米,為香峪大梁東南坡的山峰之一,北與香山遙相對應(yīng)。山勢和緩,原名平坡山,因唐建平坡寺得名;明洪熙初年(1425)改叫翠微山。南麓多古寺,長安寺、靈光寺、三山底、大悲寺、龍王堂、香界寺、寶珠洞、證果寺等依山而建,合稱八大處,為京郊著名游覽區(qū)。西南山麓還有明建法海寺。
石景山
石景山位于石景山區(qū)西部。為西山山前的侵蝕殘丘,地勢和緩,海拔184米。歷史上為永定河河防要地。自元代以來,在此修堤防水。1949年以來,先后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官廳水庫及引水渠。東南山麓一帶,建有石景山發(fā)電總廠和首都鋼鐵公司。
蓮花河
蓮花河發(fā)源于石景山區(qū)石槽,流經(jīng)蓮花池。蓮花池以 上稱新開渠。原在鴨子橋入南護城河,1951年治理后改 在萬泉寺東入涼水河。全長4.2公里,底寬16—20米。主 要支流有新開渠、水衙溝。水源原主要出自蓮花池泉水, 后被新開渠石景山工業(yè)廢水所代替。古稱洗馬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