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權決定自己的成長速度
催化劑:冷眼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說的話。他們希望孩子能夠自強、自立,少些依賴,多些獨立。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確實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但是有些帶有一定危險性或者需要家長幫忙的事情,家長卻也“大膽”放手,這對孩子來說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春寒料峭,天氣冷暖不定,很多寶寶都患了感冒。小奇就是其中之一,流鼻涕、打噴嚏、腦袋疼,小家伙被感冒折騰得昏昏沉沉,懶得動?吹絻鹤拥臓顟B(tài),小奇的爸爸突然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考驗,可以對兒子進行挫折教育,讓他變得更堅強、更獨立。于是盡管歇班在家,他也盡量減少對孩子的照顧,只是簡單地做了一碗熱面湯。喝過面湯后,小奇該吃藥了,他蹲在藥箱前找到了平時吃的感冒藥,用冰涼的小手摳出藥品,結果一不小心,手指被鋒利的藥板劃了個口子。小奇頓時委屈得大哭起來。爸爸見狀,想要上前幫忙,卻又立刻停住腳步,指了指藥箱說:“里面有創(chuàng)可貼,拿出來自己貼上就好了!”小奇見爸爸無動于衷,只好一邊抹眼淚一邊笨手笨腳地撕開創(chuàng)可貼。
令小奇爸爸沒想到的是,本想借機考驗一下兒子,可是這件事情卻讓兒子從此“恨”上了他。事后的一個多星期,小奇都不理爸爸,任憑爸爸各種“威逼利誘”,他都不為所動。就連小奇媽媽也向老公大發(fā)脾氣,說他“太冷酷,一點兒不像個爹”。
專家觀點:
孩子有權決定自己的成長速度
為什么那么多的家長都想方設法地希望孩子快些長大呢?孩子也希望自己可以快些長大成人嗎?家長的某些做法,到底是在幫孩子成長,還是阻礙?為此,記者采訪了本市學前領域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培養(yǎng)人、紅橋區(qū)教育中心許洪媛老師。
許洪媛認為,孩子生長發(fā)育、智力發(fā)展在呈現(xiàn)一般年齡特點和生長規(guī)律的同時,還會表現(xiàn)出在生長發(fā)育速度方面有快有慢的差異現(xiàn)象,因此每個孩子都有其符合自身的發(fā)展特點。家長需要做的,是依據(jù)自己孩子的發(fā)展特點,施以正確引導,使其健康成長,但不是催促他快快成長!罢f得直白一點,如果家長過于急功近利,我們甚至可以理解為,他們是在利用孩子的成長滿足自己的期望值,而不是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慢慢長大。”許洪媛直言不諱。
許洪媛建議,家長們應該保持淡定的心態(tài),關注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要知道,每個人的童年只有一次,就算孩子的成長速度慢了一些,那也無妨,因為他享受到了更多無憂無慮、天真快樂的生活。這是任何人都無權剝奪的。
上一篇:家庭教育:攻心計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