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時節(jié),中國北方的鍋灶里,翻滾著薄皮大餡兒的餃子,嶺南地區(qū)的碗盤里,盛滿軟糯香甜的湯圓,哪怕是在江南水鄉(xiāng),人們也會在冬至這天吃上一碗赤豆飯,以驅(qū)避疫鬼,防災(zāi)祛病。
身處荊楚之都、好食之府的武漢人反而停杯投箸,忙忙碌碌起來。聽一位年過八旬的武漢老人介紹,“冬至到了,五毒歸了藏,家家戶戶忙起來,腌制臘魚、臘肉,這時正是好時候。”
“將肉買回切成2斤左右的條塊,把魚沿肚子剖開把內(nèi)臟淘盡,將鹽、花椒撒于肉上腌在盆里,幾日后掛于屋外風干就可以了。越干越好,越干越香!”腌制臘貨的熱鬧景象留存于每個武漢人的記憶中。
腌制臘魚臘肉的習俗,一直傳到了今天。
冬至“消寒”進補 武漢人最喜煨湯
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人體內(nèi)陽氣蓬勃,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yǎng),從而發(fā)揮其滋補功效,因此,冬至前后是飲食進補的最好時間,不僅強健身體,還能消寒。
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宰羊子,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在這一天要吃冬至米團、長線面、赤豆飯,武漢人就愛喝湯。
武漢人料理湯水,獨樹一幟。北方人,追求實在,不拘小節(jié),豪放亂燉,嶺南人,過于挑剔,追求高檔,海味煲湯。武漢煨湯,素來以技論長,選材、火候、湯料,甚至盛湯器具都有講究,一絲一毫,都須用心投入。
“我小時候,每年快到冬至了,我母親都要給屋里人煨一銚子湯喝,羊肉蘿卜湯啊,排骨藕湯啊,一放學回家,就能聞到屋里熱氣飄香,冬天的藕,最適合煨湯了,一口咬下去,那真是又粉又香……”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中秋節(jié)玩荷葉燈
閱讀下一篇:武漢風俗禁忌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
北京市海淀區(qū)北三環(huán)西路甲30號雙天大廈52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