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學酷玩推薦:學習英語方法解答(2)
來源:http://www.weisiten.com.cn/xdf/ 點擊率: 發(fā)布: 2012-9-25
線路推薦 | 新東方“酷學酷玩”聽力口語集訓營 | “酷學酷玩”英漢雙語口才冬令營 |
新東方酷學酷玩滑雪冬令營 | “酷學酷玩”英語北京籃球冬令營 | |
“酷學酷玩”博物館驚奇探索冬令營 | “酷學酷玩”詞匯魔鬼北京冬令營 |
中英文思維方式與表達方式的不同:
各國的語文各有它的表現(xiàn)想法的方法,哪個對哪個不對,這很難說?傊,凡是能把觀念表達得清楚恰當?shù)谋磉_法,都是對的。it rains用一個假主語,在英文里固然是對的,然而,“下雨了”不用主語,在中文里又何嘗不對呢。所以在想法和表達上,中英文都不同。例如“孟子”里“白馬之白”的“白”字,有可當形容詞(adjective),又可當名次(noun),但英文卻非說the whiteness of the white horse不可。反之,“窮人”,“富人”在英文里只要說the poor,the rich,但中文里除“貧民”,“富戶”之外,還得說“貧者”,“富者”。還有,“他怕”這句中文是一點兒也沒錯,然而在英文里就非加一個鏈接動詞,說he is afraid不可了。這些都是表現(xiàn)方法上不同的地方。
中英文不僅是表現(xiàn)法不同,有時連“思維”本身也有差別。這就是東西方的思維差異。例如:i should think so 句中should 所表達的一種模糊觀念,在中文里根本就沒有。要學這個表達方式,首先要學習思維本身。這要推究于英文里的“客觀事實”(fact)和“想像”(fancy)的區(qū)別,為要避免把 i think so說的太確定,太客觀事實精確,所以才這樣說的。這一點,我們可以明確的感覺到,西方人在表達方式上,非常量化和精確,一就是一,實事求是。比如,沒有基礎,在翻譯的時候,常常是0基礎。it is all right和 it would be all right中思維的區(qū)別也是如此,第二句說的比第一句委婉,不十分確定。有許多學生從來不會運用這一類的表達方法,因為語法書從來沒有把英文里這種事實和想像的區(qū)別交給他們過。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學生學了半天語法,還自認為很努力,結(jié)果做題(閱讀題、完型題、單選題)的時候,寫作的時候,閱讀的時候,表達的時候,聽力的時候都敗下陣來。因為你根本不會學習英語,你沒研究這門語言,你總在背課本上的那些規(guī)定,再死記硬背那些單詞、短語,理所當然學不好。在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想到在英文里所找不出的中文思維。
中文的“試驗動作”(tentative action),如“打一打”,“洗一洗”用英文便難以表達,因為英文里雖則偶爾也用 take a look(看一看),have a taste (嘗一嘗),但通常是沒有這種思維的。我們中國人的家族觀念很深,對于長幼、尊卑、男女之別,都極其認真,例如“哥哥”,“弟弟”,“表兄”,“堂妹”,“侄兒”,“外甥”,“姑母”,“姨母”,“舅母”,“伯父”,“叔父”,“舅舅”,“姑丈”,這一套,在英文里也無法表達,因為西方人并不把他們分的這樣剔透清楚,只囫圇吞棗地用brothers,consins,nephews,aunts,uncles稱呼了。在英文里“妻兄”,“妻弟”,“父兄”,“夫弟”都一律稱為brothers-in-law,有時直截了當,只用my wife's brother,her husband's brother,根本不去攀談什么親眷本家。這一點,讀者應該明白的是,在語義表達上,西方人更加精確,他們的語言精確客觀到你可以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完全不會曲解,更不會讓你去猜他講的是什么意思。
所以,英文學習首先應該學習把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我們應該學會說:
the whiteness of a white horse .....(非:the white of white horse)
over sixty..........................(非:sixty more)
in three minutes....................(非:three minntes after 或more)
the rich............................(不可說:rich people)
the poor.............................(不可說:poor people)
he is afraid .........................(非:he afraid)
he becomes tired.......................(非:he tired)
i should think so......................(不可說:i think so)
it would be all right..................(不可說:it is all right)
以及it rains(非rain already)等等。我們研究英語語法的目的,就在于學習西方人的這些思維方式和語義。
語法客觀性的形式分類及思維方式分類法:要列舉語法事實,再從而研究它們,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傳統(tǒng)方法,就是把八大詞類逐類研究,先是名詞,然后代名詞等等;以及每個詞類在形式上怎樣地變化,例如先學名次陰陽性的變化貨單復數(shù)的變化,然后是代名詞的位的變化或單復數(shù)的變化;那么再學形容詞、副詞的變化和動詞的變化等等。這種方法可以叫做“語法事實的形式和分類法”,憑靠這種方法,我們大都只能學到形式上和意義上的變化,抓不到本質(zhì)。也就是,這樣的語法,是由外而內(nèi)的,由外表而到涵義,由表達法到內(nèi)容。
還有一種比較好的看法,便是由內(nèi)而外,從我們所要表達的思維出發(fā)而談到它的語義表達,即從涵義而到外表。這樣我們把所有語義表達法的語法工具依照它們所表達的思維或觀念而分類,如“數(shù)和量”,“重量和價值”,“修飾法”,“比較和等級”,“動作時間”,“客觀事實和想象”,“關系”等等。在每一分類之下,我們研究這許多思維方式在英文里是怎樣地表達出來。凡是表達同一類的思維的工具,無論是形容詞、副詞、代名詞、或連詞,都放在一起。所以,在“時間”的意念之下,我們把一切表達時間的方法都拿來研究,其中包括動詞的限制,時間副詞以及關于時間的連詞等等。在“修飾法”的思維之下,我們把所有各種的“修飾語”同時舉出,無論是形容詞、副詞、名次、無限式或名詞,這一種可以叫“意念分類法”,各章依照“思維”或者“思維范疇”加以排列。
同時我們也研究各種詞類的轉(zhuǎn)變,不過只以這些轉(zhuǎn)變所幫助表達的思維有關聯(lián)的為限。比方說,我們學習he has returned(他已經(jīng)回來了)這種表達法時,并不是把它當做傳統(tǒng)語法書里所謂“之說法,現(xiàn)在完了,第三身,單數(shù)”,而是當做表達“情況”的一種方式,并且和表明“動作”的he returned(他回來了)相對照。he has returned 就和he is at home now(他此刻正在家里)是一個意思,而he returned所表達的思維完全不同了,它是表達“他動身回來了”或“他回轉(zhuǎn)來了”(he took the journey home 或he turned back)這么一個意念的。照這樣子,我們要處處學習怎樣去運用我們所學過的語法形式。
活的語法:建議在“東西方思維差異”的基礎上的學習英語,我們可以把一切在語法書里常見的材料都搜羅殆盡,但是還要更近一步,時常和英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語義表達法去的密切的聯(lián)系。英文語法這樣才得有生氣,我們讀了也蠻有意思了。在每一章的思維方式之下,我們可以從容不迫地把一切和語法有關的英文思維方式和表現(xiàn)法都廝混熟了,那么才漸漸地可以學會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來表達我們的語義。就好像他們用他們的母語講出來的一樣。
說什么,怎么說:
各位已經(jīng)學過了六年的英文,對于“詞類”以及詞的形式、關系,如單數(shù)、復數(shù)、主語和述語等等,大概都已經(jīng)懂得一些了,F(xiàn)在我們要把這些不同的形式和關系做一番更普遍的研究,這就叫做英文語法的研究。
你們總該聽見人家說過,語法這么攻克是艱深枯燥的吧,其實不然。加入學習的不得法,加入單去記那些規(guī)則和界定,那當然是艱深枯燥了。加入把那許多活的成語和表現(xiàn)形式拿來研究,再看看我們的一個個思維(idea),在英國人是如何地表達,這樣絕不會覺得是艱深或者乏味了。像英國人那樣地表達思維的方法,然后再和我們中國人的方法比較比較,這每每是有益而又非常有趣的一回事。
各國的語文各有它的表現(xiàn)想法的方法,哪個對哪個不對,這很難說?傊,凡是能把觀念表達得清楚恰當?shù)谋磉_法,都是對的。it rains用一個假主語,在英文里固然是對的,然而,“下雨了”不用主語,在中文里又何嘗不對呢。所以在想法和表達上,中英文都不同。例如“孟子”里“白馬之白”的“白”字,有可當形容詞(adjective),又可當名次(noun),但英文卻非說the whiteness of the white horse不可。反之,“窮人”,“富人”在英文里只要說the poor,the rich,但中文里除“貧民”,“富戶”之外,還得說“貧者”,“富者”。還有,“他怕”這句中文是一點兒也沒錯,然而在英文里就非加一個鏈接動詞,說he is afraid不可了。這些都是表現(xiàn)方法上不同的地方。
中英文不僅是表現(xiàn)法不同,有時連“思維”本身也有差別。這就是東西方的思維差異。例如:i should think so 句中should 所表達的一種模糊觀念,在中文里根本就沒有。要學這個表達方式,首先要學習思維本身。這要推究于英文里的“客觀事實”(fact)和“想像”(fancy)的區(qū)別,為要避免把 i think so說的太確定,太客觀事實精確,所以才這樣說的。這一點,我們可以明確的感覺到,西方人在表達方式上,非常量化和精確,一就是一,實事求是。比如,沒有基礎,在翻譯的時候,常常是0基礎。it is all right和 it would be all right中思維的區(qū)別也是如此,第二句說的比第一句委婉,不十分確定。有許多學生從來不會運用這一類的表達方法,因為語法書從來沒有把英文里這種事實和想像的區(qū)別交給他們過。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學生學了半天語法,還自認為很努力,結(jié)果做題(閱讀題、完型題、單選題)的時候,寫作的時候,閱讀的時候,表達的時候,聽力的時候都敗下陣來。因為你根本不會學習英語,你沒研究這門語言,你總在背課本上的那些規(guī)定,再死記硬背那些單詞、短語,理所當然學不好。在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想到在英文里所找不出的中文思維。
中文的“試驗動作”(tentative action),如“打一打”,“洗一洗”用英文便難以表達,因為英文里雖則偶爾也用 take a look(看一看),have a taste (嘗一嘗),但通常是沒有這種思維的。我們中國人的家族觀念很深,對于長幼、尊卑、男女之別,都極其認真,例如“哥哥”,“弟弟”,“表兄”,“堂妹”,“侄兒”,“外甥”,“姑母”,“姨母”,“舅母”,“伯父”,“叔父”,“舅舅”,“姑丈”,這一套,在英文里也無法表達,因為西方人并不把他們分的這樣剔透清楚,只囫圇吞棗地用brothers,consins,nephews,aunts,uncles稱呼了。在英文里“妻兄”,“妻弟”,“父兄”,“夫弟”都一律稱為brothers-in-law,有時直截了當,只用my wife's brother,her husband's brother,根本不去攀談什么親眷本家。這一點,讀者應該明白的是,在語義表達上,西方人更加精確,他們的語言精確客觀到你可以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完全不會曲解,更不會讓你去猜他講的是什么意思。
所以,英文學習首先應該學習把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我們應該學會說:
the whiteness of a white horse .....(非:the white of white horse)
over sixty..........................(非:sixty more)
in three minutes....................(非:three minntes after 或more)
the rich............................(不可說:rich people)
the poor.............................(不可說:poor people)
he is afraid .........................(非:he afraid)
he becomes tired.......................(非:he tired)
i should think so......................(不可說:i think so)
it would be all right..................(不可說:it is all right)
以及it rains(非rain already)等等。我們研究英語語法的目的,就在于學習西方人的這些思維方式和語義。
語法客觀性的形式分類及思維方式分類法:要列舉語法事實,再從而研究它們,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傳統(tǒng)方法,就是把八大詞類逐類研究,先是名詞,然后代名詞等等;以及每個詞類在形式上怎樣地變化,例如先學名次陰陽性的變化貨單復數(shù)的變化,然后是代名詞的位的變化或單復數(shù)的變化;那么再學形容詞、副詞的變化和動詞的變化等等。這種方法可以叫做“語法事實的形式和分類法”,憑靠這種方法,我們大都只能學到形式上和意義上的變化,抓不到本質(zhì)。也就是,這樣的語法,是由外而內(nèi)的,由外表而到涵義,由表達法到內(nèi)容。
還有一種比較好的看法,便是由內(nèi)而外,從我們所要表達的思維出發(fā)而談到它的語義表達,即從涵義而到外表。這樣我們把所有語義表達法的語法工具依照它們所表達的思維或觀念而分類,如“數(shù)和量”,“重量和價值”,“修飾法”,“比較和等級”,“動作時間”,“客觀事實和想象”,“關系”等等。在每一分類之下,我們研究這許多思維方式在英文里是怎樣地表達出來。凡是表達同一類的思維的工具,無論是形容詞、副詞、代名詞、或連詞,都放在一起。所以,在“時間”的意念之下,我們把一切表達時間的方法都拿來研究,其中包括動詞的限制,時間副詞以及關于時間的連詞等等。在“修飾法”的思維之下,我們把所有各種的“修飾語”同時舉出,無論是形容詞、副詞、名次、無限式或名詞,這一種可以叫“意念分類法”,各章依照“思維”或者“思維范疇”加以排列。
同時我們也研究各種詞類的轉(zhuǎn)變,不過只以這些轉(zhuǎn)變所幫助表達的思維有關聯(lián)的為限。比方說,我們學習he has returned(他已經(jīng)回來了)這種表達法時,并不是把它當做傳統(tǒng)語法書里所謂“之說法,現(xiàn)在完了,第三身,單數(shù)”,而是當做表達“情況”的一種方式,并且和表明“動作”的he returned(他回來了)相對照。he has returned 就和he is at home now(他此刻正在家里)是一個意思,而he returned所表達的思維完全不同了,它是表達“他動身回來了”或“他回轉(zhuǎn)來了”(he took the journey home 或he turned back)這么一個意念的。照這樣子,我們要處處學習怎樣去運用我們所學過的語法形式。
活的語法:建議在“東西方思維差異”的基礎上的學習英語,我們可以把一切在語法書里常見的材料都搜羅殆盡,但是還要更近一步,時常和英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語義表達法去的密切的聯(lián)系。英文語法這樣才得有生氣,我們讀了也蠻有意思了。在每一章的思維方式之下,我們可以從容不迫地把一切和語法有關的英文思維方式和表現(xiàn)法都廝混熟了,那么才漸漸地可以學會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來表達我們的語義。就好像他們用他們的母語講出來的一樣。
說什么,怎么說:
各位已經(jīng)學過了六年的英文,對于“詞類”以及詞的形式、關系,如單數(shù)、復數(shù)、主語和述語等等,大概都已經(jīng)懂得一些了,F(xiàn)在我們要把這些不同的形式和關系做一番更普遍的研究,這就叫做英文語法的研究。
你們總該聽見人家說過,語法這么攻克是艱深枯燥的吧,其實不然。加入學習的不得法,加入單去記那些規(guī)則和界定,那當然是艱深枯燥了。加入把那許多活的成語和表現(xiàn)形式拿來研究,再看看我們的一個個思維(idea),在英國人是如何地表達,這樣絕不會覺得是艱深或者乏味了。像英國人那樣地表達思維的方法,然后再和我們中國人的方法比較比較,這每每是有益而又非常有趣的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