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了很多的蠟筆和油畫棒,盡早讓禾禾、木木接觸到筆、墨、紙、硯等。我始終認為,兒童喜歡美、追求美,是因為在他們的身邊存在著許多美好的事物;否則的話,豈不是想緣木求魚嗎?左右手并用,來培養(yǎng)美感及空間感。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熏陶下,禾禾從6個多月的時候就能準確區(qū)別各種顏色,木木則對于形狀的區(qū)別就是毫無差錯。他們在小小的年紀就具備了審美能力,很不簡單的。
一次去北京出差,我還從“宜家家居”購買了兩張小桌,一紅一黃,色彩對比鮮明。兒子小的時候可以用來當游戲桌的嘛,大了還可以當成學習桌。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固定的地方看書、游戲、吃飯,并且聆聽到輕松優(yōu)雅的音樂了。
我還把兒童圖書分門別類地放在窗臺上,讓禾禾、木木能夠自行存放拿取,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每當禾禾、木木外出時,保姆也抓緊時間把房間收拾得整整齊齊,把玩具擺放得很有秩序,以便小寶寶們隨時隨地把這些“內(nèi)化”了。
還有,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先生說過:“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心靈、敏銳的感覺和優(yōu)良的能力。”針對這個論斷,老公專門買了“鼓槌”、“小號”、“笛子”、“二胡”、“揚琴”、“琵琶”等CD;我則買了“迪士尼”的小喇叭、薩克斯、口琴,還有吉他等。
老公還經(jīng)常與禾禾、木木合唱歌曲。據(jù)說,這樣能有效地改進孩子的時空推理能力;特別是在解決推理問題時,受到這方面訓練的孩子顯然比沒有受到訓練的要精確得多,速度也快得多。
慶幸的是,木木有一對“金耳朵”,嗓門特別洪亮,咬字清楚,快速反應能力強。禾禾呢,似乎更樂于鉆研,對細小事物的敏銳性較強,樂于對人與物進行觀察和琢磨。
除了用音樂喚醒對節(jié)奏和旋律的敏感,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領導能力之外;我還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禾禾、木木探索新世界,培養(yǎng)他們無窮的好奇心,并且時時地為他們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