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中我們很少將焦慮這個詞聯(lián)系到孩子身上,談到焦慮,我們往往容易想到成人世界里由于競爭和壓力而產(chǎn)生的焦慮,殊不知,焦慮也在悄悄侵襲著孩子的世界。
心靈成長冬令營指出父母及家人通常把孩子出現(xiàn)的一些異常行為看成是不聽話的表現(xiàn),卻很少把孩子的緊張、哭鬧、發(fā)脾氣、“壞毛病”與焦慮聯(lián)系起來。和成人一樣,很多時候孩子的焦慮狀態(tài)都是潛在的,他自己并不了解,因而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但他們會下意識地通過其他的途徑,比如哭鬧、身體不舒服、舉動異常等,來釋放和“報告”在自己身上發(fā)生了什么。
如今,更為多見的焦慮是父母通過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別的孩子不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會,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于有了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高標準,孩子的表現(xiàn)很難讓父母滿意和認可,他們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會因為自己不能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自信心受損,內(nèi)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輔以恐嚇或粗暴的懲罰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會顯得更加緊張。
如果孩子經(jīng)常有焦慮的癥狀,父母要及時行動起來,主動改變教養(yǎng)方式或尋求專業(yè)人員的幫助,盡量避免他們把這些模糊的擔心和緊張帶入成年期。父母保持平和沉著的心態(tài)。要知道,父母的一點點驚惶和不安,在幼小的孩子眼中都像是一個程度嚴重的信號。所以,那些有敏感、多慮等焦慮人格特點的父母,首先要學會冷靜、遇事沉著,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對于天生有焦慮氣質的孩子,父母更要有足夠的耐心,給孩子做出榜樣,逐漸淡化孩子對焦慮的感受。很多幼年出現(xiàn)的焦慮狀態(tài)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