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樂。專家分析指出,凡事拖延的孩子,通常都有一個性格急躁、期望值過高與控制欲極強的父母。在孩子的過教育程中,這些父母總是在不斷地“督促”與“強制”孩子去完成既定的目標,很少會去給孩子選擇的機會。面對這樣強勢的父母,孩子很無助,只能去將拖沓作為無意識和隱性的對抗語言,并不斷給予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過你,但是我可以拖”,因此強化了自己拖拉的行為。
想要讓孩子不把“拖沓”去當武器,在專家看來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責任心。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于尊重孩子和給孩子選擇權。孩子的責任感,表現(xiàn)在他能主動、有效地完成與他有關的事情。這種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應該到了小學階段寫作業(yè)的時候才開始強調,而是應該從孩子更小的時候開始。責任感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不斷地給孩子下達指令或者提要求,首先是要在跟他們有關系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fā)言的機會,并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對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確的行為態(tài)度應該是“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選擇,但每一種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你必須自己承擔”。如果在孩子寫作業(yè)的問題上,你一直喋喋不休,孩子往往會把“拖延做事”作為手中的武器來與你進行軟對抗。反過來,如果你從一年級的時候開始,便把寫作業(yè)的事情交給孩子,孩子慢慢地便學會自己去掌控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