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孩子的學習欲望
為人父母的,常常好發(fā)一種命令,就是:“去用功!”究竟我們該如何輔導孩子?
智新超越冬令營提出, 這對不愛用功的孩子來說,實在是不愉快的話。經(jīng)常這樣命令孩子,孩子便會產(chǎn)生厭煩和反抗心理,便不愿順順當當?shù)刈阶狼,常要花很長的時間才勉勉強強開始學習,而且不會將身心投入其中。
做父母的只看到孩子面對書桌,就似乎感到滿足而松了一口氣?墒呛⒆颖救藚s感到不公平,心懷不滿,毫無干勁,只做表面上的學習來打發(fā)時間;他的心緒雜亂,精力不集中,根本不會有學習的效果。
“去用功!”這句話,原本只有提醒孩子注意的意思,但每天重復下來,孩子會漸漸感到壓力,父母的話就變成了命令的口吻。如果孩子不聽話,他們便加以責罵,結(jié)果造就了一個個不愛用功學習的孩子。
因為很容易產(chǎn)生這樣的結(jié)果,所以我認為應該將“去用功!”這句話當成禁語。
那這個難題應該怎樣去解決呢?
有這么一個家庭——從長子出生起,每日吃完晚飯,夫婦會圍坐桌前教孩子寫字或畫畫,讓孩子有這樣的玩耍習慣。次子出生后,仍舊保持這一習慣,老大讀書時,老二就畫畫,父母則做各自的工作。不久,老三問世了。這時到了上學年齡的老大,父母給他買了書桌,開始學習了。每天看老大學習的老二,長大后也讓父母買書桌,有了自發(fā)主動去用功學習的習慣,這樣的學習習慣很自然就養(yǎng)成了。
我認為年幼時,在生活中被養(yǎng)成的習慣是根深蒂固的,以上就是一個不用嘴說教,孩子自然仿效父母的行為,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例子。父母為年幼孩子著想,定下心來與孩子共度一段愉快時間的做法是很重要的。時間不必長,但每日養(yǎng)成的這個習慣,漸漸便會成為孩子定下心來面對書桌學習的基礎。
與此相反,父母天天晚上自己看電視,卻要孩子去讀書、用功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孩子同樣也想看電視,這時父母就必須忍耐一下,與他配合。
總之,讓孩子養(yǎng)成主動自發(fā)去學習的習慣十分重要,最開始誘導的方法是可以決定一切的。
好人格并非一朝一夕就可養(yǎng)成,正如植物從播種、發(fā)芽,漸漸長大成樹一樣,都是要付出很大的心力,天天的反復,才得以培養(yǎng)出來。
所以光憑“去用功!”這句話,就想讓孩子學習的人,或靠叱責讓孩子聽話的人,無論如何我都要提醒他們——對待孩子要像養(yǎng)花一樣細心,要耐心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事。
無論想要教會孩子什么,首先要去培養(yǎng)他的心,心養(yǎng)成后才開始付諸行動。父母若能察覺這一點,育兒任務應該就會成功了。
上一篇:把學習興趣培養(yǎng)在生活中
下一篇:讓孩子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