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人有稱五月為"惡月"之說。因為此時天氣轉(zhuǎn)熱,各種疾病和蚊蠅、毒蟲日漸增多,對人體威脅很大。因此人們便圍繞避邪驅(qū)災而展開了各種活動。北平俗曲端陽節(jié)云:"五月端午街前賣神符,女兒節(jié)令把雄黃酒沽,櫻桃桑椹、粽子五毒,一朵朵似火榴花開端樹。一枝枝艾葉菖蒲懸門戶,孩子們頭上寫個王老虎,姑娘們鬢邊斜簪五色綾蝠;這一俗曲便概括了端午習俗。
"蒲子艾來!""葫蘆花來!""供佛的哎桑椹來,大櫻桃來!""江米小棗兒的涼涼兒的大粽子來!""哎,買神符!"每年四月末在老北京的大街胡同里就出現(xiàn)了這種吆喝。五月初一,人們便將買來的"神符硃判兒"貼在大門上。判兒指的是鐘馗,他手持寶劍目注空中的蝙蝠,上面印著"驅(qū)邪鎮(zhèn)宅"四字。門兩側掛著菖蒲和艾葉,因這兩種植物都有殺蟲作用,掛在門口以禳毒氣。下面再貼一口向下的剪紙葫蘆?quot;倒災"。院內(nèi)各屋門窗戶上貼紅色剪紙的老虎、五毒、剪子夾蝎子等。屋內(nèi)墻角都遍灑雄黃酒。因雄黃酒能解蛇虺諸毒。人們還將雄黃酒涂抹在小孩耳鼻口和前額,大人喝雄黃酒,古書上說這樣可以"宜夏避惡"。
端午節(jié)又稱"女兒節(jié)"。家家戶戶都把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頭戴一朵朵石榴花。人們說石榴花是吉祥花可避邪除災。出嫁的女兒這天也回娘家。她們用綾羅制成小老虎、桑椹、櫻桃、葫蘆、黃瓜、茄子,小辣椒等,用彩線穿成串懸在釵頭和小孩背上,說這樣可以避邪不染瘟疫。人們稱它為"長命縷""續(xù)命縷"也叫它"葫蘆"。頭上還戴著蝙蝠、卍字等各式的"福兒"。到五月初五中午時扔到地上稱"扔災"。
端午除了民間百姓的兒童穿五毒兜肚外,宮眷內(nèi)臣也穿五毒艾虎補子蟒衣。此外還有一種繡有五毒的"避邪鞋"。除了穿的,吃的點心也有五毒圖案的人們稱它為"五毒餅"。
端午節(jié)也是老北京人的旅游日,這天人們紛紛帶著雄黃酒、五毒餅、粽子及夏令水果等去天壇、金魚池游玩。中午吃過飯再吃一枚黑桑椹,據(jù)說這樣做在夏季里可免誤食蒼蠅之患。午后人們便離開天壇,人們把這一活動叫"避災"。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
北京市海淀區(qū)北三環(huán)西路甲30號雙天大廈52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