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頭豆腐
“魚頭豆腐”相傳是清乾隆皇帝“御封珍饈”: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出游吳山,突遇暴雨,挨餓半日,下山后到一小飯鋪求食。當(dāng)時菜已售完,主人只得將吃剩半只魚頭湊上塊豆腐同燒,勉強成碗。誰知到乾隆是頭遭兒挨餓,狼吞虎咽,飽吃一頓,只覺得勝過御膳宮宴,回京后也常要御廚燒魚頭豆腐,但是總感到不及杭州那一餐味美。后來乾隆再來杭就重賞御封,并且題“皇飯兒”三字。從此,小店生意興隆,擴大店面,取名“王潤興”。“魚頭豆腐”,經(jīng)濟實惠,燒制簡便,至今已經(jīng)成為杭州家庭日常食用佳肴。
太和鴨子
太和鴨子是杭州太和園酒家以自己店號命名的創(chuàng)新菜肴。太和園創(chuàng)建在民國15年(1926年),是當(dāng)時6名廚師合股開辦,因為北京故宮有一座太和殿,殿內(nèi)有六根蟠龍金柱直抵殿頂,而他們也正好六人,便取名“太和”。
“太和鴨子”,選用活鴨現(xiàn)宰,用酒代水,將鴨子和煸過的蒜、蔥、姜同時燜烤,烤熟后再在鴨子表面抹上醬酒。因其原汁原味,香酥可口,油而不膩,成為杭州名菜佳肴。
文龍醬鴨
文龍醬鴨,為杭州醬鴨中享有盛譽的傳統(tǒng)腌制佳肴。在洪如嵩補輯的《杭俗遺風(fēng)》記載:“醬鴨一味,以杭城紹酒店所制者為佳。每歲八九月間,各酒肆皆自制醬鴨,多者數(shù)百,少者亦百余。然要以文龍酒店所制為獨步。該酒店開設(shè)于清波橋側(cè),遠自申江亦有來購者,一過冬至,即銷售一空。凡老居杭城及嗜中物者,類皆知之。”
如今,文龍醬鴨早已名存實亡,代之而起的是“天香樓”菜館等的杭州醬鴨。
西湖莼菜湯
西湖莼菜湯,原名“雞火莼菜湯”。
莼菜,為西湖著名特產(chǎn)之一。葉片顯橢圓形,呈暗綠色,嫩莖和葉背部都有膠狀透明物質(zhì)。在歷史上,以“三潭印月”莼菜最為著名。此菜滑嫩清香,營養(yǎng)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