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傳統(tǒng),我國每年陰歷正月初元旦為"年禧",通稱"春節(jié)"。北京夏令營的小編為您介紹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春節(jié)。這是全國性的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期間,按習(xí)俗,一般有祭神,求祥祈福;互相祝拜,走訪親友;游覽先壇廟跡,進(jìn)行娛樂,改善生活等活動。具體內(nèi)容有臘八、掃房、祭灶、年前的市肆、除夕、元旦、祭財神、開市、"人日"、順星等。
在古代把把春節(jié)前大掃除稱為"掃年",這是一種起源于古代人民驅(qū)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后來逐漸演變?yōu)槟杲K的衛(wèi)生大掃除了。跟據(jù)《夢梁錄》記載:"十二月盡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祈新歲之安。"老北京的童謠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
掃房以后,各家就要開始準(zhǔn)備籌辦年貨,請香蠟紙碼、供品,寫對聯(lián)、剪窗花、買掛錢、年畫、鞭炮等等,開始準(zhǔn)備過年了。
舊歷臘月三十日為除夕,俗稱大年三十,這一天是送舊迎新的主要活動都集中日,春節(jié)達(dá)到高潮,最為隆重、熱鬧。
為了點綴點景,烘托"納福迎新"的氣氛,而且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lián)、門心、請條,用紅紙寫上"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抬頭見喜"、"全院生輝"、"槽頭興旺"、"宜入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歡樂,人口平安"、"招財進(jìn)寶"、"黃金萬兩"等喜慶、吉利話。還要貼門神,貼掛錢等。
過去老北京90%的人家常年供有佛龕或神像,到年禧,要在佛龕神像前上供,供品有蜜供、套餅、面鮮、水果、百果、花糕、年糕年飯、素餃子或饅頭等蒸食、素炒菜等。家宅六神,如灶王、財神、土地等都要上供、燒香。因灶王爺臘月二十三日焚化升天去了,這一天要請一張新的灶王爺像貼上,以便常年奉祀"保平安"。
年禧是還有祭祖的風(fēng)俗習(xí)慣,以體現(xiàn)"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
除夕晚上舉行家宴。老北京小年禧飯菜吃喝,主食、菜肴都有傳統(tǒng)的固定套子。主食以水餃為主。除夕晚飯家人要齊,所謂"團圓飯"。菜飯盡可能豐富些,預(yù)示來年豐衣足食,席間要多說彼此祝愿的話,充滿歡樂氣氛,這頓飯可以慢慢吃,有的一直吃到深夜,接下來"守歲"。
按傳統(tǒng)習(xí)慣,飯后至夜間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寢,要"守歲"至次日凌晨,表示年老的人在辭舊歲之際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的有為祝老輩正年益壽的意思。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
接下來就是舉行接神和團拜活動。
進(jìn)入子時(夜十二點后)即可接神,由家中最老輩主持,按《憲書》上說明的元旦之日的喜神、財神、福神,以及陽貴、陰貴諸神的方位,主持人舉香率眾到院里向各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神,完成接神一套禮節(jié)程序后,全家進(jìn)行團拜,首先給老祖宗磕頭拜年,然后長輩們坐在堂上(或炕上)接受小子輩們的拜年,行頭叩首禮,說些祝愿的吉祥話,長輩們照例要給未成齡的小輩們一些"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