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冬令營美食介紹,吳山酥油餅是杭州本地傳統(tǒng)名點,至今已經(jīng)有七八百年歷史,號稱“吳山第一點”。吳山酥油餅起源有兩種傳說。一說源于宋初問世名點“大救駕”,后南宋遷都杭州,世人為借故諷政,便仿制于“大救駕”,希望南宋朝廷記住開國艱難,不要喪權(quán)辱國。此點是以吳山所制最為有名,故得“吳山酥油餅”美名。
二說起名于北宋的蘇東坡。當時,蘇東坡任官杭州知州,一天公余興濃,身披蓑衣,腳著芒履,冒雨游吳山,見眾人爭購油餅,也買幾只,解下酒葫蘆,坐在野花叢中,品嘗起來。覺得這餅香脆松口,味道特佳。問店家有何美名?店家回答:“山野小吃,無什么美名”。蘇東坡細觀此餅,一層層、一絲絲,像身上蓑衣一樣,便隨口說道:“好,既無雅名,就叫它蓑衣餅吧!”因為,蘇東坡為此餅取名,從此,吳山“蓑衣餅”,生意興隆,聲名遠揚。因為,“蓑衣餅”與“酥油餅”,字音相諧,又加此餅本身又油又酥,后來就改稱為“酥油餅”。
“桂花鮮栗羹”,是一道有濃厚杭州地方特色的時令名點。相傳,唐明皇時,有一個中秋之夜,皎潔的月光把大地照得晶亮。月中嫦娥見到杭州西湖的迷人景色,禁不住翩翩起舞,震得月中“天香桂子落紛紛”。半夜時分,杭州靈隱寺的德明和尚正在積善廚中燒栗子粥,見有無數(shù)芳香撲鼻的小顆粒飄落粥中。
清晨,眾僧吃了這種粥,都說特別好吃。德明師父便把散落在寺院中的桂子拾起來種在對面山上。第二年中秋節(jié)就成樹開花了。這座山就叫“月桂峰”。從此,桂花在杭州西湖落戶繁殖。而桂花栗子羹粥,經(jīng)不斷改進,配以著名的西湖藕粉,便成了現(xiàn)在的“桂花鮮栗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