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后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tǒng)治。羅馬人撤走后,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并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并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tǒng)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后經英王短期統(tǒng)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zhàn)爭”,英國先勝后敗。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fā)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并,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并。
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yè)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開始衰敗。英國于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tǒng)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中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
今天的英國,變化層出不窮,動感十足,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力、鉆研精神、革新意識和思想交流的國度。世界上三十五種最新藥物的其中十種是出英國發(fā)現(xiàn)或研制的;萬名海外醫(yī)生及醫(yī)務人員到英國培訓;英國是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資國,同時也是第二大國際投資熱點國。
英國正以國家成功的發(fā)展,經濟的增長及積極的發(fā)展態(tài)度期待著新世紀的到來。英國是一個兼容并蓄,觀念開放的地方,人們可在此盡情發(fā)揮自己的專長。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新技術、新觀點和新概念的運用,推動著英國不斷向前發(fā)展。 英國已獲得九十項科技方面的諾貝爾獎,并被公認為科技“發(fā)現(xiàn)”的領頭人。英國的重要研究與發(fā)現(xiàn)歷史源來已久,其中的許多成果已被人們接受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電力發(fā)動機、青霉素,及在dna指紋及克隆等方面的突破。
英國在時裝和藝術方面的突出地位,使你能夠通過重要的時裝展和時裝店欣賞(或購買)世界各地的流行時裝。每年全歐洲設計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有近三分之一是在英國設計院校接受教育和培訓的。英國自豪于它的設計及與設計相關的活動,它們每年為英國的經濟帶來數(shù)百萬英鎊的收入。
在音樂方面,英國一直都是領導潮流的一支重要力量,世界流行樂壇上可以數(shù)出一大串著名英國樂隊的名字—beatles oasis和spice girls等等,不勝枚舉。英國有世界上頂尖的古典音樂訓練中心,重要的交響樂團和指揮家,他們的演奏贏得了國際贊譽。同樣地,英國有著世界推崇的音樂表演傳統(tǒng),英國電影和電視制作經常以其上乘的質量與深刻的主題而獲獎。例如電影《英國病人》,它獲取了許多個國際電影獎項。
更多精彩內容請查看英國冬令營/eng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