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暑期冬令營廣州景點推薦,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位在廣州市越秀區(qū),在1983年6月南越王墓挖掘出土,博物館即是以該墓穴原址為基礎建成,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以及其出土文物。相較于其它博物館,它的看點是在于珍品“絲縷玉衣”,南越王的絲縷玉衣是我國到目前為止發(fā)掘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備的玉衣,非常值得一看。還有就是這個博物館是在墓穴原址建成的,所以里面就有南越王墓。
博物館的東邊是為三層的綜合陳列樓,北邊是兩層的主體陳列樓,用環(huán)繞回廊上下溝通將三座建筑物連成整體,全館一共有10個展廳,館內(nèi)的常設展覽有文物展和瓷枕展,還不定期有臨時展覽。
文物展是博物館的主體,主要就是南越王趙眜墓中的出土文物,墓中出土各類隨葬品一萬余件。展覽分為五個單元:文帝金印、主室瑰寶、墓中殉人、御庫藏珍、鐘鳴鼎食。
陪藏品中有大量玉器,比如青玉角杯、十一套組玉配飾、五十八件玉劍飾等,這些都是漢玉中的重大發(fā)現(xiàn)。玉器中珍品的當屬“絲縷玉衣”、“承盤高足杯”、“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是一件裝飾玉器,出土于墓主右眼位置,青白玉雕成,玉佩分為內(nèi)外兩圈,內(nèi)圈透雕一條游龍,外圈透雕一只鳳鳥,它的器形圖案被選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館徽。
除了玉器以外,文物展內(nèi)還有璽印、金銀器、銅器的展示,珍品分別是“文帝行璽”金印、銀盒及虎節(jié)。“文帝行璽”和趙眜玉印一起證明了這個墓主的身份,虎節(jié)是古代調動車馬的信符。
瓷枕展就是展示瓷枕,它把不同瓷枕按年代和窯口進行分類陳列,反映了陶瓷枕的源流和興盛情況。里面半數(shù)以上是楊永德伉儷捐贈的,一共有400多件。這批枕的年代由唐迄元,以宋金時期為多,釉色五彩紛呈,造型多式多樣。窯口以唐宋以來北方產(chǎn)區(qū)的河南、河北為主。
絲縷玉衣
玉衣又稱“玉匣”,是漢代帝王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斂服。漢人迷信玉,以為玉衣可使尸體不腐。目前中國考古出土的完整玉衣有十幾套,南越王的絲縷玉衣是我國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備的玉衣。南越王的絲縷玉衣,長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絲線穿系和麻布粘貼編綴做成。
銀盒
銀盒蓋身相合呈扁球形。蓋子和盒身上采用錘牒工藝制成對向交錯的蒜頭型凸紋。這種工藝與紋飾、造型是古代西亞波斯銀器的特點,與中國本土的不同。
承盤高足玉杯
承盤高足杯放在南越王棺槨的頭端,造型呈三龍拱杯之勢,在南越王墓中出有五色藥石的實物,所以這件承盤高足杯可能是南越王生前用來承聚甘露、服用長生不老藥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