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冬令營為您介紹貓兒面的由來以及制法。
乾隆下江南時,多次微服私訪。一次他坐在漁舟之中,適逢大雨,饑腸轆轆,便向漁翁要碗面吃。漁翁說:“南方人愛吃米飯,沒有準(zhǔn)備面條,一時又找不出搟面杖,做不出面來”,這時漁翁的孫女正和小花貓玩耍,她靈機(jī)一動說:“沒有搟面杖就用手捻嘛”。說著她就自告奮勇做起面來:將面團(tuán)搓成長條,揪成小面疙瘩,再用拇指捻出小窩窩,煮熟后澆上魚蝦鹵汁,鮮美誘人。乾隆嘗后十分滿意,問:“這是什么面?”。漁翁的孫女看了小花貓一眼,俏皮地說:“貓耳朵”。貓耳朵是杭州知味館名店之一。貓耳面有形態(tài)美觀,色澤分明,爽滑筋道,清淡鮮香等特點。該點用料講究,貓耳面與諸多鮮美配料同煮于一鍋,湯清色美,食之筋道滑爽,鮮美異常,回味無窮。
杭州冬令營介紹貓兒面的制法:
1、面團(tuán)調(diào)制面粉中先加入開水,將面粉燙熟約1/3后,再加入雞蛋液拌和均勻,揉和成表面光滑的面團(tuán),蓋上濕布,餳面約10min。
2、切配料①小蔥切成蔥花,大蔥切成蔥段②生姜切片③火腿腸切片④番茄去皮后,切成指甲片⑤將蘑菇稍煮,漂入冷水中、切片。
3、成型將餳好的面搟成約0、8cm的長方形面皮,切成0、8cm寬的條,再改刀成0、8cm見方的丁,撒上撲粉拌勻。取面劑子一個,放在案板上或梳子上,用大拇指按壓成貓耳型。
4、煮制鍋內(nèi)摻水燒沸,放入貓耳朵煮制斷生,撈出漂入冷水中。
5、燴制鍋內(nèi)放油燒熱,下入姜片、蔥段炒出香味后摻入鮮湯燒沸,撈出蔥、姜后,放入貓耳朵、蘑菇、火腿腸、食鹽、胡椒粉煮一段時間,最后放入番茄片、蔥花、味精、香油稍煮一會兒,起鍋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