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聽的習慣
英語學習 提出要求:認真聽示范發(fā)音,聽清后再模仿。
用心聽他人說英語。學習英語是從" 聽"起步的。"聽"是"說 "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得好。用心地多聽他人說英語,有助于培養(yǎng)對英語的敏捷反應。因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也就是指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
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小學生愛模仿,模仿性強,但缺乏自控能力。課堂上,常有學生一聽教師示范發(fā)音,就急于開口模仿,輕聲跟講,結果導致自身發(fā)音欠準,而且還影響了他人聽音。因此,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可采用" 手勢暗示法",這樣,發(fā)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學生聽錄音跟說跟讀,往往只滿足于"聽到",能跟得上說,跟得上讀,而不注意語音、語調、句重音、停頓等。因此,我們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比如聽第一遍錄音能作出選擇,第二遍能夠聽出具體內容,使聽一遍錄音,便有一次收獲。
英語課堂教學是小學生用英語交際的主要場合。其間,他們有很多聽英語的機會。但小學生有意注意較弱,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在聽同學發(fā)言時易走神、易說話。教師除了向學生講明專心聽同學發(fā)言的好處外,在教學上要采用生動、形象、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特別要避免枯燥操練,開"定向長火車",要多用"有意點叫"、個別提問,對活動與集體操練應頻繁交替使用。同時在教學內容上設置"牽制性"提問,"逼"學生專心聽他人說英語,不聽,就無法參與。如在備課時,專門設計一些問題鏈,教師問某生: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 隨機轉問其他同學。還可請學生指出發(fā)言者哪里說得好,哪說的錯了,該如何糾正等等。老師并及時給與個人和小組評價。以此引導學生用心聽他人說英語。
上一篇:英語中的常用口語
下一篇:單詞速記:食品、飲料(food & drink)